中国金融业如何助3亿新市民抵御风险?
发布日期:2022-11-23 06:39: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擎

  中新社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王恩博)目前,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在经济运行面临超预期因素冲击的复杂形势下,如何帮助他们抵御风险?参加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的业内人士就此给出方案。

  应对经济金融周期性风险,提升新市民金融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凸显。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提到,新市民三分之二以上是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和收入受经济周期、所从事工作性质,甚至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存在更大波动和弹性。

  例如,在经济上行时,新市民群体就业容易,收入也较多;经济下行时,就业困难,收入会下降。又如,在中国北方,建筑行业冬天有很长时间不能施工,建筑工人就可能暂时性不能就业,收入会下降,甚至暂时没有新收入。

  金融健康是衡量个人、家庭满足支付短期债务和消费,以及储备长期支出和抵御长期风险能力的关键指标。保证新市民金融健康,才能使其正常生产生活及时修复并保持稳定。

  肖远企表示,因此,金融产品在波动曲线的不同时点上最好能灵活调整,与新市民就业和收入弹性较大这一特点相匹配相适应,要努力避免因财务接续可能中断和财务脆弱而使金融健康遭受损害。另外,金融部门也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拒绝高息诱惑高息陷阱。

  新市民群体分布广泛、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等特点,也导致其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尤其相对“老市民”而言,新市民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风险更为突出,群体风险保障存在不足。

  “如果新市民庞大群体不能有效应对风险,收入获取和财富积累就会受到威胁”,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孙祁祥认为,保险公司应在充分调研新市民群体风险特征和保险需求的基础上,努力为该群体提供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孙祁祥建议,针对新市民群体短期工、临时工较多,收入水平较低的特点,险企可开发保障性强、投保简便、交费灵活的寿险和健康险产品;针对新市民较集中的创业就业领域,特别是针对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特定职业风险较突出的特点,可研发和提供适合该群体的雇主责任险、意外险、保单抵押贷款等保险产品与服务。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也提到,新市民对金融专业知识了解相对较少,社会保障参与度低,导致其购买的金融产品抵御风险能力更弱。同时,新市民工作流动性及其对新消费接受程度较高,使其在收入稳定性弱的情况下更容易追求各种金融营销,这都要求金融业更有针对性地提供精准普惠的金融服务。

  不少金融机构已经就此行动起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于泽在论坛上透露,针对不同职业类型的城市新市民群体,该公司提供了不与户籍挂钩的定制化职业伤害综合保障,已覆盖货车司机、快递员、灵活就业人员、毕业实习人员等人群,累计为十多万人提供风险保障超500亿元人民币。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业在“照顾”好新市民的同时,自身也将得到反哺。巴曙松指出,新市民在消费、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可以为金融业提供巨大潜在市场。该群体在融入城镇化的过程中,将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进而激发内循环活力,成为非常大的增长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