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要在全面总结十年建设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勇做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先锋,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探索,努力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十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一路踏浪前行,先后分6批设立了21个自贸试验区,基本形成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新时代新征程,各自贸试验区继续转换观念,勇立时代潮头,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制度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有新突破
如今,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已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多个海外市场,这得益于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各项改革措施。
华工科技国际业务部经理张玺举例说:“在汇总征税新模式下,企业可以先提离货物,之后在规定纳税周期内集中缴税,有效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降低通关成本。”不止如此,从“无纸化”到“免填单”,再到“网上一站式”,最后到“一日达”,出口退税流程持续优化便利。2022年华工国际出口退税总额达到1.23亿元,同比增幅22%。
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就肩负着制度创新、改革突破的重任,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以风险防控为底线,全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通过智能全程电子化登记的“无人审批”新模式,实现“免预约”“零见面”“全天候”“无纸化”“智能化”办理。通过推行标准化、智能化申报,企业名称自主申报通过率、全程电子化登记首次申请通过率均超过90%,登记人员日均业务办理量提升超过30%,申请人最快10分钟可自主打印领取营业执照。
加快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升通关时效。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西海岸综合保税区,16个集装箱、314吨进口棉花通过智能鉴重平台,半个小时内就完成了快速鉴重、出证。青岛黄岛口岸是我国最大的棉花进口口岸,进口量约占全国60%。为提升进口棉花贸易便利化水平,2020年8月,黄岛海关在青岛自贸片区启动进口棉花“集成查检”监管模式,将海关口岸检疫、目的地检验、重量鉴定、取样送检等一体融合,提升进口棉花通关便利。
8月18日,中国船舶燃料有限公司又完成一单保税燃料油跨关区直供无纸化业务审批。这批保税燃油从舟山的油库出库,被运往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加注至国际航行船舶。杭州海关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开放发展,持续深化监管改革,助力浙江自贸试验区舟山片区建成全国最大的大型石化基地、能源保障基地及油气贸易港。
探索金融领域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013年以来,国家外汇局在自贸试验区分6批先行先试24项外汇管理创新措施,并且按照“成熟一项、复制一项”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近20项。2022年,自贸试验区跨境收支同比增长14.7%,比全国高出8.7个百分点。
促进开放有新拓展
9月1日下午,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进口的一台用于铰接式非公路自卸车的再制造发动机在上海浦东海关完成申报,直接运抵企业仓库。“这台发动机无论质量特性还是安全环保性能都不亚于新品。首单货物的顺利通关,让我们今后开展境外再制造产品进口业务吃下了定心丸。”沃尔沃建筑设备服务与备件副总裁陈朝平表示。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初,就将目光瞄准了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投资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沃尔沃在华发展的历程与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政策密不可分。4年前,公司完成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首单”离岸贸易,随后公司就把亚洲总部搬到上海,现在沃尔沃又成了全国“重点行业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首个吃螃蟹的企业。
开放是刻在自贸试验区骨子里的基因。十年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着力探索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系统推进符合市场规律的改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
自贸试验区推出我国首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以来,经过7次缩减,负面清单条目由最初的190项缩减到27项,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2021年,在海南推出首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更好地进行对接。目前,该清单在海南实施良好,成为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中的一项重要改革,为在更大范围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差别化探索,沿边开放有了新气象。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内的凭祥友谊关口岸,一辆辆满载东盟进口水果的货车有序通关。友谊关口岸是中国通往越南及东盟其他国家最便捷的陆路口岸之一。为保障旺季水果通关“零延误”,友谊关口岸重新优化出入境车辆通行路线,率先在全国沿边口岸实行海关、边检部门业务“多卡合一”共用一个卡口,大幅缩短车辆通行时间。今年上半年,经友谊关口岸进口的东盟水果达38.1万吨、价值11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0.1%、520.6%。
“从推动口岸能级提升到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从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广西将进一步发挥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推动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白岚表示。
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高质量发展有新成效
9月21日,瓦轴集团风电主轴轴承公司开业典礼在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举行。项目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新工厂将传统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模式智能化、数字化,主要打造瓦轴高端品牌传承系列拳头产品,预计年产轴承3.6万套,年产值超过15亿元。
大连自贸片区充分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技术、人才优势以及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着力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现已形成数控机床、制冷装备、特种集装箱、辅助电源装置、核电设备、特种电机等多个特色细分领域。全区规模以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企业154家,2022年实现产值281亿元。
十年来,各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建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新产业要素集聚。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打造全国首个覆盖全生产要素的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突出需求导向,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该平台共同为长三角集成电路企业提供公共技术、人才培养、芯机联动等全要素服务。”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其坤说,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提供公共技术服务超1.3万次,服务额超5亿元,支撑近600种芯片产品的研发创新。
南京海关针对市场需求,配合商务部门制定自贸试验区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目录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实施方案,推动保税维修政策覆盖自贸试验区。
抢抓数字化新浪潮,推动新业态蓬勃发展。今年3月,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明确指出,将建设具有引领性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率先融入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推动建立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力争到2027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提升至4200亿元、数字服务贸易额达25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保持8%以上。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立以“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六大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天津自贸试验区聚力发展融资租赁产业,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浙江自贸试验区集聚油气企业上万家,保税燃料油加注规模居全球第五。湖北自贸试验区聚集光电子信息企业超过1.6万家,成为中国光通信领域最大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江苏自贸试验区集聚各类生物医药企业4000多家,年产值超过4000亿元。
站上新起点,我国自贸试验区正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统筹发展和安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作用,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