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才厚案通报背后五大解读
发布日期:2014-07-01 11:51:29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 编辑:

        徐才厚曾担任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上将军衔,是继陈希同、陈良宇、薄熙来后,近20年来落马的第四位(原)政治局委员,同时也是近年来落马的最高级别解放军将领。海外媒体分析认为:新华社用了786个字将徐才厚的情况「昭告天下」,对这份通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有几个关键信号在向外界透露,值得解读。

  首先要强调的是,通报是一份标准的「红头文件」,共分五段,第一段是事件描述、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做了什么事情;第二段是对当事人涉嫌的罪名进行公告;第三段「会议认为」表达了中央的态度,即体现了「从严治党、从严治军的鲜明态度」;第四段「会议强调」是说给全党党员听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经受住各种诱惑和考验」;最后一段「会议强调」的对象则是解放军官兵,对他们提出号召。具体的分析如下。

  解读一:徐才厚可能将在军事法庭受审。对于徐的处理主要执行部门是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徐的特殊身份决定他会被移送军事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最终会在军事法庭受审。

  解读二:徐才厚贪腐两宗罪定性「情节严重,影响恶劣」。这八个字通常用在法院审判上,有「情节特别严重」、「情节严重」、「情节较重」、「情节较轻」四种情形。例如在官方对薄熙来进行通报时,曾用过「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定性。普遍理解认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重大贪污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挥霍贪污数额巨大无法追回的;销毁贪污罪证或者嫁祸于人的;多次贪污且打击报复检举揭发人的;因贪污致使国家遭受重大经济损失或者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等情形。以此可见,对于徐才厚,虽然没有用「情节特别严重」,但他的问题依然严重。

  解读三:可以梳理出过去一段时间的反腐脉络。自5月19日至6月22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几无公开活动,期间一个多月的「平静」,显得颇不寻常,当时就被猜测或是在处理某个「重大案件」。6月22日王岐山在王文元遗体告别仪式上现身,迄今刚逾一周,时间点上正好契合。在更早之前的4月2日,18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在《解放军报》上集体撰文,随后又有17名副职将领再次发表署名文章响应中央号召,这种情况被称为「三十年罕见」。而据海外媒体披露,身患膀胱癌的徐才厚是在3月份被从医院带走调查,4月中旬被正式双规,以此来看,时间线已经完全明朗:3月徐才厚被查4月初军队将领表态4月中旬对徐正式双规5月调查6月王岐山主导审查报告6月30日正式向社会公布。

  解读四:「武装集团」提法罕见。因为以往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描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而非「武装集团」。据查,「武装集团」提法并非首次,习近平曾在2013年6月接见全军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代表时做过相同表述。但是在此之前,并未查找到中共领导人将解放军称为「武装集团」。由于徐才厚是首个因贪腐落马的中央原军委副主席,因此在官方的很多措辞尚属首次,值得后续观察。

  解读五:时间安排特殊。中国官方在通报此类高级官员落马情况的时间点也有特殊的安排。在具体时间上,自薄熙来事件之后,中共对于高级领导干部的落马的通报,通常选在北京时间下午5时至7时之间。

  而此次通报徐才厚案件在符合共性之外,还有其「个性」,那就是选择在6月30日这一天,中共「七一」党庆之前。虽然尚不清楚这是否是有意为之还是时间巧合,但是四名高级官员落马的情况,相信在后续会被视为今年党庆的「献礼」。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