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中国人的“寻根之旅”
发布日期:2023-01-22 11:58:03 来源:中国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藤井树

  新岁奔腾,山河春满。兔年将至,盛世同欢。机场车站,归心似箭的旅客们纷纷踏上新春的旅程;大江南北,张灯结彩的年俗活动烘托出年节氛围;线上线下,特色年货琳琅满目、供销两旺快递“爆棚”……国人在摩肩接踵的烟火气、扑面而来的年味里,感受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独特魅力。

  “三年大疫”后,因有无数人的守望相助与负重前行,14亿多中国人才能在此时此刻热热闹闹过大年。据初步分析研判,2023年春运期间客流总量约为20.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99.5%。这样的客流规模,让亿万中国人直观感受到一个热腾腾的“流动的中国”又回来了。江南的风、塞北的雪,堂前归燕、庭院春联,炊烟袅袅的中国城乡,是此时此刻寰宇之下最热闹的地方。

  春节,不只有“近乡情怯”,也不只有祭祖与乡愁,更不只有绵延千载的民俗仪轨。冯骥才老先生说,春节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今年的出行服务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非遗+旅游” “国风+旅游”倍受年轻游客青睐,传统年味儿强势回归。悬挂着兔子灯的“西湖游船”成为杭州打卡新地标,旅游热度增长135%。以《山海经》为主题的上海豫园灯会,旅游热度上升83%……为什么传统春节越发被国人“敝帚自珍”?一言蔽之,春节,本质上亦是国人的“寻根之旅”。

  “莫嗟年景暮,转眼是新春。”年三十儿,除夕守岁。跟不好的过去说再见,和美好的未来手相牵。这个火热的兔年春节,寄寓了国人太多的情感与期待,太多的梦想与祝福。 “坚冰深处春水生。”大道如砥,行者无疆。风雨过后,日夜兼程。春节文化的醇厚绵长,为奔跑中的逐梦人提供了殊为难得的心灵栖居所。春节,就有这样的仪式感:千万人回故乡,千万人在路上,千万人在他乡。回故乡“充电”,在路上奔忙,在他乡奋斗——无论你在哪里,向春天、向希望进发的精气神儿都没有变。

  2023年开篇的舆论热词之一,便是“年味儿”。从要不要解禁烟花鞭炮的争论,到各地年俗活动的密集回归,国人在怀念一种过年的氛围与心境。白岩松说,“没有了广州的花市,广州人一定觉得年味儿淡了;庙会没了,北京人大年初一就会觉得空落落的……年,不仅仅是亲人团聚,还在于一种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感受到的那种年味儿。”

  传统年味的回归,说到底,其实是传统文化的回归。所谓年味儿,大抵便是祖先、食物和家的味道。这种味道,是严肃而神圣的,是超然又物化的。《礼记·乐记》曰:“礼者,天地之序也。”在风俗迥然的过年礼节中,国人用虔诚的仪式感,去唤醒生而为人、生而为中国人的精神基因。

  风雪归途,人间值得。在所有的传统节日中,春节大概是当之无愧的“C位”。春节是庙堂之上的传统文化,春节亦是江湖之远的生命哲学。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人。大国之大,有“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210207亿元”的靓丽成绩单,也有“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万家灯火。

  千百年来,春节,就安如磐石般立在国人的心间——她用闽南的围炉、江淮的汤圆,小巷噼里啪啦的油锅声、村野叮叮咚咚的砧板声,和母亲们的一声声召唤,化作来年春日里最蓬勃的干劲、最盎然的希望。有什么比团圆更让人幸福的呢?有什么比家国更叫人热血澎湃的呢?有人说,“一个能在除夕夜吃上饺子(汤圆)的人,已经足以应付世界上的所有事情了。”

  春是回归,春是启程。纵然寒来暑往、四序迁流,春节,始终是国人内心深处最柔韧的文化烙印与民族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说:“吉兔呈祥,象征中华大地愈发安宁祥和、生意盎然、朝气蓬勃。”在这围炉除岁、阖家团圆的日子,愿每个人都能从传统文化中积蓄年节的力量,向未来、向春天,向阳而生、逐光而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