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不“伤肾”,盲目制造水果谐音梗不可取
发布日期:2024-04-20 13:15:46 来源:红网 作者:柏丁琪 编辑:藤井树

  近日,一则关于“因为谐音卖不出去水果”的话题引起社会关注。随着夏季的来临,各种水果抢占市场,进入大众的视野中,部分地区的水果招牌更是吸引了广泛关注。比如有些商家在一筐桑葚旁边摆上写有“伤肾”的牌子,诸如此类的还有用“火聋狗”代指火龙果,用“钵落”代指菠萝,用“迷糊桃”代指猕猴桃……这些代指水果的谐音或将对店铺的生意产生一定影响。

  那么,为何一个谐音会影响到水果的销量呢?事实上,如果能够巧妙地将水果和谐音梗结合,将不失为一种创新性的营销策略。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谐音为“禁止蕉绿”的广西小米蕉,长沙的市民刘小姐在近日花30元网购了一把带杆的广西小米蕉,购买时通体呈绿色,商家表示需要水培15天后才能熟透。其中,“禁止蕉绿”就是禁止焦虑的谐音,绿色的小米蕉慢慢变黄,似乎代表着手撕焦虑的过程。

  根据拼多多数据显示,“禁止蕉绿”搜索量周环比上涨70%、订单量上涨约30%,且仍保持着持续上涨的趋势。由此可见,一把看似普通的小米蕉,但商家在保证水果质量的同时,如果能适当融入一些趣味性和情感元素,便会赋予水果一种美好的寓意。这种健康的销售导向可以转化为消费动力,使人们在消费中寄托内心情感,这何尝不是一种为了更好地取悦自己而创造的消费仪式感。

  然而,随着这种销售模式的爆火,不少水果商家开始盲目地为水果取谐音名称。他们只看到有趣的名字可以增加水果销量,却忽视了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美好寓意,忽视了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的满足。类似“伤肾”(桑葚)、“皮爬”(枇杷)、“羊逃”(阳桃)、“布拿那”(香蕉)等水果的谐音,都体现出商家在命名上过于追求独特,而导致商品信息传达不清,容易被消费者误解,进而影响到销售量。

  商品买卖应该重视品质与安全,而不是一个“戏虐”的招牌。利用谐音梗为水果取名就好似给他人取外号,水果也有属于自己的名字,请不要让它们在过度的谐音梗中丢失本真。此外,不具备文化性的水果谐音难以在市场上获得广泛关注。比如将柿子写成“肺子”的水果招牌,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写上的错别字,都极易误导一些处于学习阶段的人群,也有可能引起部分消费者的反感,不仅不会让销量上升,还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玩梗需适度,任何事物一旦超过底线就会产生反效果。我们鼓励发展具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去盲目地进行模仿,在制造水果谐音梗的这一场“商战”中,请维护好水果的真名,为其赋予更加有内涵、有价值的寓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