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自嘲文化:负重前行下的心理慰藉
发布日期:2024-06-15 14:44:55 来源:红网 作者:张文静 编辑:藤井树

  “生活中的路人甲,主角眼中的NPC,普通的长相和粗犷的建模,省吃俭用的生活,有活动时才会更新的皮肤,对话全靠他人开启,发言总被忽略或跳过……”NPC是non-player character的缩写,是游戏中一种角色类型,意思是非玩家角色,指的是电子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纵的游戏角色。而现在“NPC文学”如今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看作是现实世界中NPC。相似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性与人生轨迹让绝大多数的普通人认为自己的存在只是为了“主角”的出现做铺垫。

  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让人们看到世界以外的世界,相比于歌颂平凡,追求自由、纸醉金迷的存在更容易获取流量、博得眼球,年轻人渴望接触到遥不可及的生活,即便是演绎出来的虚幻的一切,也能让大多数人趋之若鹜。因为单调乏陈的朴素生活裹挟着他们,按部就班的命定轨迹压抑着他们,于是他们要咆哮、要呵斥、要自嘲。

  在此之前,“孔乙己文学”“脆皮大学生”“鼠鼠文学”“吗喽文学”以及“窝囊废文学”这种自嘲式的话题都在互联网上掀起一阵狂潮,而话题的参与者都以青年群体为主。其实纵观全局,这些文学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变得是形式,不变的内核却仍然是年轻人的焦虑。

  年轻人的自嘲文化,既是一种消解压力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内卷时代里,年轻人通过自嘲以幽默的方式来缓解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的压力。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在笑谈中找到共鸣,减轻心理负担。自嘲还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率先嘲笑自己,年轻人可以将潜在的负面评价化解于无形,减少他人对自己的伤害。通过自嘲,他们能表达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渴望。年轻人自嘲的内容往往涉及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这也反映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境。

  自嘲文化是在新兴媒体发展下催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交态势,年轻人通过这种社交密码,以调侃、自嘲的态度来寻找心理认同以及情感共鸣,自嘲文化促使他们围绕共同的话题和经历建立起联系,在这场盛大的话语狂欢中加强了社群的凝聚力,而只有站在此般大众的阵营里才能让大多数的年轻人有更强的归属感与获得感。

  自嘲文化显示出年轻人对生活姿态的一种特殊解读,这也是他们负重前行下的心理慰藉。自嘲却不放弃。通过对自我挑战和不足的幽默反思,年轻人也应激励自己面对困难,寻求成长和进步。自嘲却不躺平,接受自己的平庸,但不甘于平庸,年轻人不应将自己局限于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中,而是勇敢地走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自己的价值,追求人生的意义。自嘲却不自卑,即便最终没有取得夺目的成绩,依然黯然无光,籍籍无名。但是也要知道,山有山的错落,我也有我的平仄。在人生这场答卷里,落笔即是满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