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光看地方丨东北振兴,“高质量发展”是主攻
发布日期:2021-03-05 11:30:05 来源:政能亮 作者:张德勇 编辑:藤井树

  白山黑水之间,松江辽河之畔,林海雪原深处,律动着改革春声,蕴蓄着“三牛”精神。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的通知》(简称《通知》)正式印发。《通知》指出,为加强对东北振兴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督促落实,经国务院同意,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下,建立东北振兴省部联席落实推进工作机制。而且,《通知》也明确了工作机制的组成单位和主要职责。这突出了中央政策的系统性、集成性和协同性,有助于新发展阶段推动东北振兴再上新的大台阶。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迈好新一步,展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对于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短板”之处的东北而言,尤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东北省份在近期结束的2021年省“两会”上,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振兴目标。如,辽宁省提出“实现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突破”,吉林省提出“确保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率先实现突破”,黑龙江省提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东北是我国著名老工业基地,为国家的大规模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地理位置等因素,东北发展步履沉重,跟不上时代步伐,也滞后于我国其他地区发展。

  为使东北老工业基地重焕生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东北振兴战略全面拉开序幕。自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等等。在东北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东北经济社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

  但客观而言,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有不小差距,甚至差距越拉越大。现实来看,体制与机制的僵化,所有制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以及人的思想观念的陈旧等,导致东北发展仍面临较大困难,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期。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东北振兴提供了难得的良机。

  东北振兴,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突破口。着眼全局,抓住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大刀阔斧地破除束缚东北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除弊革新,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以市场化改革激发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支持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断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并以连续性、确定性和可预期的政策留住企业留住人才,并吸引投资吸引人才。

  东北振兴,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东北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要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契机,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不懈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源头性、基础性、生产性的供给端做好“加减乘除”法,促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从而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北振兴,要把注重激发内生动力作为重要抓手。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中央的持续支持是一方面,依靠自我努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则是更重要的另一方面。

  东北振兴,尤其要发挥“三牛”精神,坚持创新引领,着力破除思想束缚和障碍,着力更新思想观念,营造敢投资、敢创业、敢干事的浓厚氛围,一心一意谋振兴,想方设法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央的持续支持下,内外力结合,软硬件配合,东北振兴的步伐才能迈得更实、走得更远。

  不负春光,奋力前行。锚定方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就能走出东北全方位振兴的新路子。(作者张德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政邦智库研究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