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发布日期:2020-05-23 07:15:0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擎

  为何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

  综合研判国内外复杂形势,作出的科学务实、切合实际调整,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是不要增长。要守住“六保”底线,以保促稳,实现稳中求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出的适当调整,是科学务实、实事求是的体现,彰显出党中央、国务院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坚定信心和决心。”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委员说。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而言,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李涛代表说,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当前看,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符合客观实际。”刘伟委员分析,从短期影响看,供需两侧均受到疫情的影响,经济难以快速恢复常态增长;从外部影响看,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范围有多广、时间有多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辩证看,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等主要目标。

  “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不是不要增长。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刘伟委员表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根本在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应服从这些发展目标的要求。“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六保’促‘六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实现吗?

  疫情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经济韧性足、基础牢、调控工具足,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就能牢牢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刘伟委员说。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表示,综合起来看,中国经济的抗压能力、承受能力、韧劲都比较强,我们有实力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韧性足、基础牢,疫情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我国是第一制造大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外部冲击难以引起经济趋势性变化。

  “中国经济具有超强的弹性和韧性。”刘伟委员分析,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持续释放强劲的需求拉动力。从发展空间看,我国地区发展结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发展梯度效应明显,各地区发展潜力在不断释放。同时,我国生产体系完备、产业链完整,应对疫情冲击的适应能力和修复能力很强,以创新研发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正持续打造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体制优势强,调控工具足,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疫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有效促进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今年4月,全国主要经济指标继续改善,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复工复产成效显著、新动能不断生长,我国经济表现出巨大潜能。”刘伟委员说。

  ——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不单单只有GDP这一个指标,还要看发展质量,着重解决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努力补短板。

  “今年主要还是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刘伟委员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三大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这意味着,在同等的GDP增长下,经济的包容性更强、质量更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得更为充分。

  为什么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稳饭碗、造饭碗,完全有能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标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稳就业保民生再次被摆在了优先位置。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赖德胜认为,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保持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将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有其客观必要性。”

  赖德胜说,“900万人以上的就业目标,充分平衡了保持就业总体稳定的需求与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之间的关系。”

  “从现在情况看,下半年就业压力将明显减轻,我们完全有能力实现6%左右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刘伟委员说,一季度,由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与原有的周期性、结构性、摩擦性就业矛盾相互交织,就业压力显著加大。随着我国复工复产有力推进,投资和消费需求逐步释放,劳动力市场需求也会同步扩张。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保就业,离不开经济增长的支撑,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企业稳就业,提升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的能力。”刘伟委员说,政府部门可将就业效果纳入投资项目评估内容,充分发挥投资带动就业的作用。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要重点保住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当前全球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国际市场波动给国内就业带来新冲击的可能性仍在,我们要特别注意防范风险,全力保住中小微企业。”赖德胜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前期出台的短期减税费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今年年底,这将进一步为中小微企业减负,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要借力新经济创造新岗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委员建议,可通过实施数字平台经济加速发展计划、社会服务就业促进计划、新就业形态促进计划等来扩大就业空间,增强就业的灵活性,满足社会性就业需求。

  疫情对不同企业的冲击不同,对不同群体就业的影响也不同。“关注就业问题,除实行普惠政策外,还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针对不同群体的就业,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确保不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赖德胜说。

  接下来怎么干?

  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让转型升级成为主旋律;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不会改变脱贫总体进程

  代表委员和专家认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用改革的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

  ——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给市场主体送上及时雨。

  稳就业保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今年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吸纳了我国大部分就业,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企业就是保就业,要加快让政策落实落地。”李涛代表说。

  ——依靠改革激发活力,为经济发展增强新动能。

  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举措,从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积极利用外资,到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出“组合拳”。

  李涛代表说,加大新兴产业扶持力度,培育新动能,河南已在全国率先出台了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目前已实现各省辖市城区5G网络全覆盖。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让转型升级成为主旋律。

  我国内需潜力大。为扩大有效投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谈绪祥代表说,北京力争在新模式、新基建、新消费、新开放和新环境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下达资金占全年计划的51%,60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2020年提前下达资金已全部拨付到项目上。

  ——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今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不会改变脱贫总体进程,截至4月底,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已达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95.4%,中央对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和贫困人口多、脱贫难度大的1113个贫困村挂牌督战,“只要咬定目标不松劲,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家表示,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实干。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真抓实干,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记者陆娅楠、李心萍、丁怡婷、邱超奕、 黄超、左潇,原题为《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热烈讨论 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小康)》)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