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也有舆论认为,从王岐山的角色考虑,以惩为主也是因为过去十余年中共在反腐上积累的问题太多。此外,制度建设本身亦需一个过程,在腐败的高发态势通过强力打击得到初步遏制后,制度反腐的推进才能更加顺利。
新构想:反腐顶层设计
8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尽管这份新的“反腐五年规划”具体内容尚未公之于众,但“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机制建设给了公众更多期待。
在李永忠看来,这些年反腐败工作一直缺乏一个有效的顶层设计。三十多年了,还是“三个并存、两个依然”理论,所以一直被腐败分子和不正之风牵着鼻子走,缺乏战略规划。
“王岐山强调当前要以治标为主,治本是方向,前者要为后者赢得时间。因为中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都未有实质性进展,因此不可能以治本为主,所以他的强调很客观,我认为他当前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李永忠说。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案庭审采取了全程微博直播的方式,让公众更清楚地了解了案件审理过程。在党建专家、《红旗》杂志社原副总编辑黄苇町看来,薄熙来案件的审理,充分体现了反腐败中的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
去年底,黄苇町曾被中纪委邀请参加座谈会。他在会上建言说,法治是制度反腐的基础。
同样受邀参加此次座谈会的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则建议,在完善反腐败制度的基础上,将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上升到法律层面。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台反腐败法,全面设计和规范反腐倡廉体系建设。
十八大后那些落马的官员们
中共十八大之后,已有11名省部级官员被调查,分别为李春城、刘铁男、倪发科、郭永祥、王素毅、李达球、蒋洁敏、王永春、李华林、季建业、廖少华。一方面,中纪委重拳出击取得成效;而在另一方面,社会反腐生态所经历的变化,也在助推反腐行动的广度和深度。
2013年10月28日,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廖少华被中纪委带走。前一天下午,他还在主持召开该市常委会议,传达贵州省第二次工业发展大会的精神。
这是十八大以后近一年来,中纪委证实查处的第11位省部级官员。这个速度,是过去5年平均速度的两倍。从2008到2012年,每年副省部级以上官员被调查的数量分别为4、8、6、7、4人,平均每年有5.8人。
这一组数字反映了中共中央反腐决心和思路的变化,也透露出在网络参与的背景下,反腐生态的变化。
反腐三部曲
2012年12月2日,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被中纪委带走。此时,距离他在十八大上当选中央候补委员不足20天。四川官场对此调侃说:对李春城而言,中候委就像是“临别一吻”。
在11月8日的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在提到腐败的危害时,用了“亡党亡国”这样的词汇。9天后,新当选的中共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再次提到了这个词汇。“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他说。
李春城案件,是由王岐山领衔的新一届中纪委烧的“第一把火”。在反腐的地位得到确认后,王岐山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个是落实,一个是路径选择。当选中纪委书记后的第五天,王岐山在中纪委机关干部大会上第一次发声:“要把反腐工作引向深入。”
到了5月,另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案件出现——刘铁男案。这个案件,几乎囊括了在新媒体传播时代反腐案件的所有关键要素:网络、情妇、实名、举报、记者、高官。公众关注度前所未有,各方博弈不断,中间的跌宕与坚持,已经成为网络反腐的典范。
此时,在新一届中纪委的办案流程中,出现了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词:网络、举报,还有情妇。这三者组成合力,并与中纪委之间形成互动,构成了不同于以往的反腐生态。
6、7月份,中纪委迎来了新一轮反腐的高潮:从6月4日到7月6日一个月时间内,中纪委接连宣布了4起案件:6月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倪发科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6月23日,四川省文联主席郭永祥被调查;6月30日,内蒙古统战部长王素毅被调查;7月6日,广西政协副主席李达球被调查。这四起案件,对外通报都相对及时,改变了此前部分案件通报延迟的状况。
8月末到9月初,中石油系列腐败案高潮再起。这场对中石油伤筋动骨的反腐行动,其核心桥段始于中央候补委员王永春被查,接着两位中石油副总落马,4天后,这把“火”烧到了近一年来被查处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中央委员蒋洁敏。
有人对中纪委的上述反腐历程做了个归纳,共分为三部曲:去年12月到今年1月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李春城在此间落马;6月下旬到7月中旬是中程发力,4位高官在期间被调查;8月底9月初的中石油案则把反腐推向了高潮,一位中央委员和一位中央候补委员在此间落马。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