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四城”到“第四极”:成都图谋新跨越
发布日期:2013-09-22 21:47:48 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 编辑: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谢良兵 近日,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落地的境外旅客,都会被候检室最左边的“72小时过境专用通道”所吸引。从9月1日开始,成都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中国第四个、内陆第一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

  按照政策,美、英、法、德、意、韩、新加坡等45个国家的人员,持有第三国签证和72小时内确定日期、确定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的联程机票,可以在不持有中国签证的情况下,从成都双流机场入境和出境,在成都行政区域内停留72小时。

  成都作为中国“第四城”的概念,是13年前由《新周刊》杂志给成都的定义。此番的过境免签再次奠定了该地位。“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成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视和支持。”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在8月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近年来,成都在打造中国“第四城”方面不遗余力。8月26日,国家发改委重申西部大开发战略,并称西部地区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这座“第四城”希望在成渝经济区打造中国经济“第四极”,为西部地区贡献自己的核心力量。

  竞夺中国第四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上已经形成了公认的三大经济增长极,即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环渤海)。但随着产业转移的升级,中国经济由沿海走向中西部地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谁会重构中国区域经济的新版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说,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主要由这三个增长极拉动。但如今,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较成熟,资源承载量有限,再加之受海外市场需求萎缩的影响,发展空间反而没有中西部地区大。

  “中国经济必须要有新的增长极。”在徐逢贤看来,当前中国经济要转型,由主要依靠外需向外需内需共同拉动转变,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向东中西部协调共进转变,这必然会在内陆地区形成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

  “前三十年向外看,后三十年向内看”。这是中西部地区兴起新的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土壤。囿于沿海地区三个经济增长极趋于成熟化,新的增长极必然诞生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从国家的战略来看,近年来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复兴等政策不断。

  目前,成渝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四角)、中原经济区以及东北经济区等多个城市群和经济圈均已经提出并正致力于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称,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已进入“群”雄并起、“群”雄争霸的时期。

  以目前获批的区域经济规划来看,中西部地区有望产生一批经济增长极,即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辽宁沿海与沈阳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兰州新区以及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等等。

  最早提出要建设中国经济“第四极”的是成渝经济区。以目前的经济总量来看,是有竞争力的是成渝经济区、中原经济区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数据显示,2012年成渝经济区经济总量3万亿元,中原经济区为4.59万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是5.32万亿元。

  专家称,除了经济总量的比较,“第四极”一个更重要的判断标准是区域内需要有拉动发展的首位城市或核心城市。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对应的城市分别为广州、深圳,上海、杭州,北京和天津。经济增长极的竞争实则也是中西部核心城市的竞争。

  这意味着,区域核心城市的竞争实力也代表了这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表示,成都、重庆、西安、武汉等中西部城市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方面更是不遗余力。

  “第四城”到“第四极”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谁成为了中国“第四城”,谁就拥有了中国经济“第四极”最重要的成长基因。正如北上广所代表的三个经济增长极一样,谁能成为继北上广之后第四个各方面集聚力都很强大的城市,谁就能引领其所在的区域跃升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武汉、郑州、西安、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城市成为这场竞争的有力争夺者。在这些城市中,重庆是被中央确定的国家级中心城市,而武汉、成都、西安则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武汉一直期望自己能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早在1984年,武汉经济曾一度位列全国第四,仅排在北京、上海和天津之后。2012年,武汉经济总量8003.82亿元,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位第四,位居全国城市第九。

  而成都,早在13年前,《新周刊》杂志就给予过它一个“第四城”的称号。2013年6月,成都又掀起了一轮“财富之城”的造势。成都是《财富》全球论坛继上海、北京和香港之后来到中国的第四个城市。

  成为过境免签“第四城”之后,南方航空和海南航空先后在成都机场投入波音787客机,因为两大航空公司看中了成都的市场优势——2012年,成都航空口岸旅客吞吐量达3159万人次,取代深圳晋升为中国航空“第四城”。

  成都还有一系列“第四”的概念。比如,成都使领馆数量仅次于北上广;成都正在建设的西部综合通信枢纽,是继北上广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通信枢纽;成都高新区在全国84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列北京、上海和深圳之后,居全国第四。

  事实上,按照经济总量、综合软实力、城市生活品质三大类对成都进行梳理,成都的确也有一定优势。以经济总量而言,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增长13%,增幅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

  数据显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46家在成都落户,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全球20%的电脑、7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成都制造;2012年,成都市货物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475.4亿美元,进出口和出口增幅均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

  城市经济总量只是一方面,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更为重要。与中原经济区的郑州单核、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长沙“远距离多核”相比,成渝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成都和重庆已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辐射优势更为明显。

  但也有论者称,类似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格局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相比更有竞争力,因为成渝经济区中的成都和重庆都是区域内一城独大,周边的绵阳等城市经济力量过小,缺乏有力的梯次支撑。

  西部机遇

  “中国向西”再次迎来了机遇。四川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表示,中国经济“向东发展”了30多年,将中国变成世界的制造大国。今后,成渝经济区将担起引领中国经济“向西发展”的重任。他反复强调,中国要“向西发展”。

  8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印发2012年西部大开发工作进展情况和2013年工作安排的通知》。数据显示,自2007年起,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6年超过东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扭转了与其他地区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势头。《通知》重申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并强调,2013年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对西部地区发展形势的预判、政策措施预研和重大项目储备,包括研究提出2013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重点工程等。

  西部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这是国家发改委对西部地区的评价。事实上,在经济转型之际,西部成为“投资重地”的重担日益凸显。发挥成都——中国“第四城”优势,从而让成渝经济区跃升为中国经济“第四极”也成为西部的新图谋。

  近年来,成都提出了“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发展思路。其基础是,成都已集中了四川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占到了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8%。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称之为“成都经济圈”。

  在经济上,成都已经逆势成长。范剑平举例说,2012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下降3.7%,但成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1.1%;全国的出口去年只增长了7%,但是成都的外贸出口增长了32.4%,“最近两年的成都用一个词概括就是——逆势成长。”

  现在的问题是,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巩固成都“中国第四城”的地位,发挥成都作为西部地区核心引擎城市的力量,进而实现中国经济第四极落地成渝经济区。在中部地区的武汉、郑州都已在巩固其各自区域内的核心地位,并将目光对准了北上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曾表示,西部大开发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优先位置,要实行差别化的经济政策,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更多向西部倾斜。根据《通知》要求,未来西部地区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将有一系列“政策红利”的想象空间。

  给予西部城市成都“72小时过境免签”,无疑就是这一轮政策红利的第一弹。这将极大促进成都的对外开放步伐。在为成都未来发展谋划崭新路径的“五大兴市战略”中,就有实施“全域开放”、提升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开放程度的战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