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习近平 《抓落实如敲钉子》
发布日期:2018-05-30 15:05:39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徐贵忠 编辑:藤井树

  习近平同志2006年曾在《之江新语》专栏里发表过一篇名为《抓落实如敲钉子》的文章。文章内容短小精悍,语言朴实真挚,“家常话”哲理层出不穷。今天重温,深感大道至简!读一遍有一遍的领悟,读一遍有一遍的境界,仔细梳理,有三个方面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践行于工作当中。

  一是找“点”的问题。文中讲到,“抓落实就好比在墙上敲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这儿的“点”就是正确的方向、工作的杠杆或者是“过河的船”。如何让钉子不打歪,找准点?一要真对照。毛泽东在总结长征时讲到,方向路线是至关重要的,方向路线对头,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如果方向路线错误了,你有再大的力量也会失败的。今天,领导干部抓中央决策部署落地、抓改革任务见效、抓单位全面发展,就要始终贯彻“重整行装再出发”“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的精神实质,对照“方向路线”这把尺子,量一量工作筹划符不符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量一量工作标准是否达到中央要求,量一量群众的反应如何等等,确保工作方向不偏航。二要真调研。当前,越是需要抓紧抓实的工作,越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领导本人越要“一竿子插到底”,否则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落实就隔座山。1947年刘伯承率部挺进大别山,前有淮河挡路,后有敌人追赶,去察看的参谋回来报告,“大水滔滔,难以过河”。刘伯承当即问道:“应该看水深、流速、河底情况,‘大水滔滔’是什么概念?”并拿上竹竿亲自到河边试水深,判断部队可以过河,从而甩开了追兵。因此,领导干部要察实情、收实效,就要时刻握紧沉到一线的“竹竿”,绝不能“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这样才能把“点”找准。三要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找“点”不准,跟讲政治意识不强、知识储备不够有很大关系。领导干部不学习,理想就会淡化、思想就会退化、知识就会老化、能力就会弱化,想有过人的见识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在一些前瞻性、复杂性的重要工作上,容易出现不能正确驾驭的“硬伤”。因此,要做个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有从“大局”出发的学习意识,应有从学习中磨砺的真本领。

  二是怎么钉的问题。“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把力量凝聚到点上,着力解决涉及全局的突出问题……抓落实也要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加以贯彻落实,而不是依葫芦画瓢、搞照搬照套。”从这段话中,我们悟出抓工作:一要有狠劲。清朝曾国藩打仗,不论对手看起来有什么可以追击的诱惑,都不为所动,对关键要地紧抓不放,这便是“结硬寨”;湘军每到一处不急于直接开打,而是每天抓紧挖壕沟,断敌粮道与补给,这便是“打呆仗”。我们抓工作落实,也要做到这“六个字”,对认准的事情,要有燕子垒窝、蚂蚁啃骨的劲头,要有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做一事成一事。二要抓重点。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实际工作中,一旦我们确立好不同阶段的工作重心,就要按照既定方案一锤接着一锤敲,“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对已经纠治的问题要防反弹、对承诺解决的问题要兑现、对新出现的问题不放过、对深层次的矛盾敢触及,抓起要害拎总纲,确保锤锤不虚,这样才能从点的突破到把全面建设这个大头带起来,真正抓出实效。三要接地气。第五次反“围剿”中,博古和李德挟洋自重,照搬国外指挥战法,反对游击战,排斥“本土派”干部,致红军危在旦夕,不得已开始长征。后来如果不是毛泽东这样的“本土干部”,用了很多本土办法,指挥一渡赤水“避敌”,二渡赤水“歼敌”,三渡赤水“诱敌”,四渡赤水“甩敌”……那么结果就很难说了。中国革命成功靠接地气,搞建设、促改革、抓工作也是如此。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时,十分注重“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使宁德两年就走出了贫困线。因此,我们要想把工作干好、干出成绩,就要紧贴实际,不玩虚的,立足实情真干事,这样“地气”才接得上、接得通,我们的事业才有底气、得人气。

  三是功夫在“钉”外的问题。习近平强调:“碰到容易脱落或者开裂的墙面时,还要想办法修补墙面,打好敲钉子的基础。”对于这个“钉”外的问题,怎样修墙面、打基础?一要剔除“新官气”。一些“墙面”不好,表现在:有的领导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仅满足于“轮流圈阅”“层层转发”“安排部署”;有的领导习惯责任下移,想让“责任状”变成“免责单”;有的机关虽然门好进、脸好看,但“管卡压”变成了“推绕拖”等等,这样的“软墙面”,钉子再深也不牢固。这种“新官气”要不得。于上,纠正“四风”的“紧箍咒”越来越紧;于下,群众监督的主动性越来越高;于己,古人云:“以官气显权威乃小人得志”,让群众爱戴是一种福分,对事业推动是一种增益,何乐而不为?二要强化权力监督。公权墙面的裂缝,是被某些“任性”一点点撑大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权力任性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但一些领域还存在一些自由裁量的空间、自由发挥的选项,存在一些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常用善用依法监督的有力武器,让领导干部习惯在“聚光灯”下成就事业、彰显能力;树起抓早抓小、违纪必究的高压线,强化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逐步构建“守纪者日进,违规者日止”的政治生态。三要坚持法之必行。破窗效应警示我们,法之不行,法就会成为“橡皮泥”“稻草人”。当前,我们很多工作有法可依的问题解决了,但执法这块“墙面”有时存在脱落或者开裂,导致贯彻力执行力打了些折扣。因此,要打好事业上的主动战,就必须坚持“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法规制度明确怎么办就怎么办,情况再特殊也不“变形”,面临阻力再大也不“变味”,时间再长也不“变软”。这样,法治的“墙面”才平整,落实的“锤子”才能让贯彻的“钉子”不打歪,在墙体中扎得又实又深。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