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门票何以难买又难退?
发布日期:2025-04-11 17:50:02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田闻之 编辑:藤井树

  近几年,演唱会市场持续火爆。为抢到一张心仪门票,歌迷们常常“累觉不爱”。有的购买价和票面价相差数倍,溢价严重;有的花了钱却被告知,是否出票得等“演唱会前一天”,更有甚者,还会出现“既不出票也不能退票”的情况。

  看一场演唱会,何以至此?二级市场的失序是一大原因。目前我国演出票务市场中,一级市场采取不溢价不打折的单一定价模式,票源主要来自主办方。相比之下,二级市场票源主要由大大小小的代理公司操持。作为一种分销方式,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能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和撮合服务,即便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也都可以理解。问题在于,票务市场不透明。

  具体来说,一场演唱会在各个渠道将公开售卖多少张门票,初始阶段很少予以公示。票务代理公司的票源从何而来,也没有明确说法。一些大型二级市场票务平台,相当一部分只是搭建了“摊子”,审核监管职责根本没有履行到位,甚至有的旗下商家多次因未经许可出售门票被处罚,工商登记状态为“注销”,却还在卖票。运营管理的粗放以及相关监管的疏漏,客观上给违法违规侵权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加之,文旅部门的执法权限目前仅限于所在地企业,平台公司、入驻商、演出所在地、消费者可能分属不同地方,管理起来相当麻烦。一来二去扯皮无数,还可能不了了之。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消费商品,演唱会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全流程的“情绪消费”,票好不好买、能不能退,都会影响消费选择,倘若太过折腾,就可能让体验感大打折扣乃至“劝退”。如今演唱会需求井喷,数据统计,2024年,5000人以上的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49.90%,万人以上的演唱会场次同比增长84.37%。构建一个更为精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不仅关乎消费者权益保障,也关乎行业的良性发展。相关部门不妨从推动建立公开透明的票务市场新生态开始,把规则定得更细,规矩立得更严,无论“小摊小贩”还是“平台大户”,谁坑人,就让谁受罚。

  拥抱音乐,拥抱一座城市。对于演唱会经济,业内素有“1∶4.8”的说法,即花费1元门票能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从交通食宿到旅游观光,从物质消费到文化传播,其红利往往能覆盖到城市生活的多个角落,带动方方面面的收益。让演唱会开得更好,方能美美与共、互利多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