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春和:民间的平等秩序
发布日期:2015-12-16 20:51:39 来源:共识网 作者:左春和 编辑:胡擎银

  在提及平等时,自由主义者常常引用托克维尔的观点:平等与民主并非理想的社会愿景而是人类不可抗拒的一种历史发展趋势。由于人的行为的深层动机包含着对正当性的追求,因此,任何权力都已经无法忽略人们对其合法性的追问,排除这种认同就会必然导致权力本身的危机。平等也是如此,追求平等还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理想激情,它已成为一切秩序构建的支点,离开了这一支点,平等也照样会遭到合法性的质疑。在民间秩序中的权威本身不具有权力的强制力量,它之所以成为权威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了秩序共同体的共识,同时包含着对于异议的宽容,否则,在一个无权者结成的秩序中很难存在下去。自由主义者反复强调,平等意味着法治的平等,也就是法治保障下的自由和权利,这是自由主义在构建理想社会结构时所强调的法治原则。而在民间秩序中,并不是对法治原则的排除,而是在非民主体制中根本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法治,司法也不会有它的本真状态,那么,在这种非自由、非法治秩序中的平等原则就离不开人们对于自由原则的强调。尽管在非民主状态下不存在政治自由,但是社会性自由、精神性自由空间的存在会调节这种秩序中个人与平等的关系,使平等的价值有一定的规范可循。根据社群主义的观点,每个人都不是原子化孤立的个人,每个人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嵌入于社会关系之中,生活在社群中绝不只是具备作为更好地实现个人利益手段的工具性效用,还表明可望享用同参与社群实践相连的各种“内部财富”。这样一来,每个人的理性已不单是自由主义的强调,他本身在参与民间秩序时已具备了“法治”的自觉和道德能力,在此会自觉认同平等的价值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所以说,民间秩序本身就是对自由与平等价值的确认,这两种重要价值正是对于民间秩序的基本支撑。

  对于民间秩序的构建也正是基于对平等秩序构建的努力,只有平等价值的支撑才能使民间秩序中的各种价值得以延伸,也才能使得各种思考自由和对话自由进一步展开。泰勒等社群主义者认为,追求人性之善的本质上的结构条件是同人的社会性的存在方式相连的,人脱离了社群联系是不可能的,任何个人化的自我只有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得以实现。如果承认社群主义的这种观点不是对于自由主义的否定,反而是对自由主义的延伸和发展,那么在民间秩序这种松散的虚拟社群中首先是思考的平等。虽然思考是难以确证的事实,但它的确在左右人们的行为方式,尤其左右人们的对话方式。不论是体制学者还是民间知识分子,既然选择了民间化的秩序和路径认同就已经剥落了原有的身份标签,任何思考都是基于独立个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见解,这里不存在任何身份优势。思考的平等观意味着每个人都是相对于权力体制脆弱的个体,自身并不优先占有任何资源和思考优势,只有排除任何心理优势或劣势才可能接近我们愿望中的平等秩序。这同时也是民间立场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吐出狼奶让思考回归本真状态,洞察到人类的命运和时代的疾病,也才能真正与民间秩序的命运紧紧联结在一体。思考的平等还意味着排除任何居高临下的体制化痕迹,他必须沉潜下来理解这个时代所发生的系列事件,思考民间秩序的建构、幸存的策略以及突围的路径。因为民间秩序并不提供寄情山水的精神内化,它是一种抵抗的资源,其目的在于为自由秩序的建构完成前期训练,所以它拒绝任何功利主义的介入。这种平等思考是基于民间秩序和每个人的民间身份认同,它并不存在任何强制,只是警惕任何权力和权威的形成。

  在宪政国家,个人权利不只是不受限制的自由,而且是一种平等的自由,还要受到国家权力的保障。由于国家权力可能成为侵犯个人权利的主体,因而权力必须受到各种制约,并向市民社会敞开对话机制,以防止权力的滥用。不仅拥有权力的人可以滥用权力,而且拥有权力的人如果没有必要的制约机制他会封堵与人们的对话渠道,因为对话意味着可能产生对于权力的异议。所以在专制社会,人们与权力者之间根本没有对话,只有命令与服从,任何执掌权力的人都有一种致命的自负,越是专断的权力越认为自己垄断了宇宙的真理。本来,民间秩序都是由无权者结成的,但因这种秩序中各种身份的复杂和多元,一些人一方面在体制内占尽风光,享有各种资源,一方面又介入民间秩序,想以此统领江湖,因此就破坏了平等对话的可能。本来,民间秩序中的对话是一种最不具功利负担的自由交流,其观念背后不应隐藏各种目的和背景,只是对于各种观念的一种澄清。但是资格论者往往排斥这种对话的平等性,总是以“专业训练”的优势实行对话的等级化,这样势必造成民间秩序的分裂。这种极权主义的基因也会在民间秩序中潜伏下来,尽管这是无权者的民间秩序,但毕竟一些人身上隐藏了因其在体制内的失宠而导致的权力情结,它暂时失去了活力,但其复活总会变得具有偶然性。这种极权主义给人遗留的精神痕迹不但妨碍平等对话,它还将以一种有害的韧性削弱当下,所以,民间秩序中的对话不会停留在永久的和谐状态,它必须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不屈的对抗,才能使各种缤纷的观念去伪存真。之所以强调平等地对话,因为即使在民间秩序中,单凭一个人的理念来规制和引导实践都是极其危险的,而且有的导向空间是并不存在的一种幻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