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陈丽君因误称贾宝玉为“长子长孙”引发争议。南京大学教授苗怀明在接受采访时基于《红楼梦》原著指出陈丽君的错误,这本是一次纯粹的知识纠偏。然而,部分粉丝却将这一学术批评视为对偶像的人身攻击,甚至通过骚扰电话、辱骂等方式围攻苗怀明。
这场闹剧暴露了饭圈文化的严重问题:一旦偶像犯错,粉丝就无法接受,甚至不惜采取极端手段维护。然而非理性的偶像维护行为,不仅会损害公众人物的社会形象,更会侵蚀网络空间的理性讨论环境,阻碍文化传播的健康发展。
苗怀明批评的是陈丽君对《红楼梦》的误读,而非其人格或能力,但粉丝将其解读为对偶像的全盘否定,认为否定观点即否定偶像。甚至有粉丝将对偶像的情感认同置于客观知识之上,还有人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陈丽君对宝玉的解读无误》,强行曲解原著。更有人将苗怀明的纠错行为污名化为:打压青年演员、蹭热度炒作。这种行为不仅暴露了对经典的无知,更让纠偏者沦为敌人,导致公共讨论空间被情绪绑架,理性声音被淹没,使公共讨论陷入非黑即白的对立中。
饭圈文化中,偶像常被塑造成完美符号,容不得半点瑕疵。此次事件中,粉丝对陈丽君的过度维护,折射出“偶像即真理”的扭曲价值观:他们不仅否认错误,更将“贾宝玉是长子长孙”的误读美化为“对角色灵魂的独到理解”,甚至颠倒原著逻辑,声称“贾宝玉是贾府希望,自然配得上长子长孙之名”。粉丝以爱之名行暴力之实,表面上维护偶像,实则将陈丽君推向德不配位的险境。粉丝的疯狂投诉与引战行为,导致贾宝玉是否为长子长孙的学术讨论演变为骂战,公众对《红楼梦》的关注焦点从文化价值转向娱乐八卦。这种扭曲的价值观,消解了文化传播的严肃性。
网络暴力的毒害远超个体范畴。对苗怀明而言,骚扰电话与辱骂短信是对其学术尊严的践踏;对社会而言,理性声音的消退意味着公共空间的失序。当学者因恐惧网暴而沉默,当学术讨论沦为情绪化纷争,经典文化的传播便注定滑向娱乐化与虚无化。若错误的文化解读因粉丝护短而大行其道,经典作品的严肃性将被消解,文化传播将沦为流量游戏。
陈丽君事件暴露的不仅是饭圈文化的病灶,更是整个社会理性缺失的危机。破解困局需三重努力:其一,公众人物须以敬畏之心对待文化传播,谨防轻率言论误导大众;其二,粉丝群体需跳出偶像完美的思维茧房,正视批评即成长的朴素真理;其三,社会需筑牢法律与道德防线,对网暴“零容忍”,同时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重建对知识、对经典的敬畏之心。
当学者因恐惧网暴而噤声,当经典解读沦为流量筹码,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红楼梦》的文本尊严,更是整个社会理性对话的能力。唯有让学术回归殿堂,让批评成为常态,才能守护文化传播的清明空间,避免让饭圈文化侵蚀文明传承的根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