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三农”发展的民心工程
发布日期:2022-03-28 15:25:25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欧霞 龙向林 编辑:藤井树

  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近年来,广东通过建立“以政府政策推动、农户自愿为原则、按市场化运作”的农房统保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房保险,实现了惠农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的实践探索,为全省1200多万农户的住房提供保险保障,农户参保率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累计处理赔案9.6万多宗,为全省28万间倒塌农房、93万间损坏农房支付赔款4.25亿元,彰显了保险机制在增强农民抗风险能力、服务新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让农民放心生活、让农民逢灾能救、让农民放手致富”的目标卓有成效。

  坚持人民至上,牢记“农房保险,服务农民”

  社会主义保险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全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和保险企业一道,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指引发展、服务农民、开展工作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深刻认识农房保险与生俱来的人民属性。保险的内在机理是把个人的不确定性风险,分散到集体中去承担,本质上即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以集体风险共担模式保障人民个体利益的经济机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从1987年河源市连平、紫金、和平等县先行试点,到韶关、云浮、梅州等全市统保,再到2009年升级到广东全省统保,广东农房保险已经走过35年的历史。保费实行省、市、县(区)惠农财政补贴,其中省级财政投入主要向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倾斜,而原本由农民自缴的每年2元,大部分县、镇、村也实行了代缴,保额从最初的2000元上升到11万元。未雨而绸缪,农房保险成为一项为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紧紧把握新时代农房保险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回望广东农房保险的发展历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服务人民的内涵和范围发生深刻变化,但不变的是“农房保险、服务农民”。2021年,全省承保户数1188万户,承保率为99.67%,保险责任金额1.11万亿元。做好广东农房保险,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把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助力促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让千万农户安居乐业,让广袤的南粤大地更加和谐稳定,接续谱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坚守风险保障,助力提升农村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

  风险保障是保险业立业之本。在意外和灾害到来之前,农房保险先行构筑起一道保障农民生活的屏障。

  构建“四大链条”,把稳农房保险助力减灾救灾“方向盘”。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期以来频繁遭遇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倒塌、损坏的农房数量多、损失重,给受灾农户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农村家庭风险抵御能力较低,一旦自然灾害对农房造成严重损毁,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在协助政府构筑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支农惠农方式等方面,保险业充分发挥了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我们倡导改变政府包揽的灾害管理与救助模式,鼓励和引导广东保险业深入参与灾前预防、资金筹集、灾后补偿、恢复重建的四大链条,发挥好应有的防灾减灾救灾作用。

  广东农房保险推行以来,减少了各级政府的救灾应急投入,大大提高了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房保险“为政府分忧、为农民减难、为减贫增力”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不断显现。

  心怀“国之大者”,为农户提供更暖心、更快捷、更多元的保险服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心怀“国之大者”,明确职责定位,真正发挥农房保险助力“三农”的效用。

  建立新逻辑,服务人民更暖心。以往在老百姓心中,保险的存在感低、价值感弱。释放保险的温暖,必须打破距离感,积极建立农房保险“承保+减损+赋能+理赔”的保险新逻辑。在“承保”和“理赔”环节之外增加“减损”和“赋能”环节,增加的是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与服务。比如,提高理赔效率的创新途径,在无人机承保理赔、卫星定位、互联网运用等工具方面逐步开发完善,为农户提供高效、优质的全方位服务,严格执行限时结案制和责任追究制;不断完善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基层协保体系,持续加强农村网点和协保员队伍建设等,提高人民群众抵御相关风险的能力,体现新保险“赋能”的价值。

  运用新科技,服务人民更快捷。坚持科技与服务融合,构建以农户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的服务运营体系,推进业务流程线上化、业务信息数据化、服务管理智能化。聚焦与农户和企业交流、交易、交互等系统的适配性、友好性和便利性,运用科技手段全程全面赋能理赔和服务队伍,着力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效能效率。

  树立新作风,服务人民更多元。探索开展农村治安保险等一揽子涉农综合保险,将乡村基建设施、农房风貌附属改造设施、文娱健康设备、公共卫生设施等分批逐步纳入保障范围,增强农村地区综合抗灾能力。推动保险机构与气象、卫生、防疫等部门合作,进一步做好灾害风险预防、监测和预警工作,帮助农民识别和控制风险,将事后的危机应急转化为事前的防灾防损。(欧霞:广东财经大学佛山现代服务业研究院硕导、博士,龙向林: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四级调研员)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