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未来五年中国金融发展大脉络
发布日期:2017-08-07 09:09:43 来源:中评网 作者: 编辑:钱锦

  中评社北京8月6日电/中央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每次均带来金融格局的重要变化。

  防控金融风险是未来五年金融工作重中之重

  新华网思客发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任李稻葵文章表示,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反覆强调防控金融风险,把防控金融风险提到了一个从未有的高度。围绕防控风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要回归本质,即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而不可自我循环。

  为了防控风险,金融工作会议也提出必须加强监管,具体的措施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稳定就是要防控风险,发展就是要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服务。

  预计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将是一个行政级别和权威度明显高于“一行三会”中任何一家机构的实际执行机构,而不仅仅是一个议事机构或者协调机构。因此,我们可以预测,金融监管的力度在未来五年将提到一个从未有的高度。

  为实体经济服务,控制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这一切都离不开改革。因此,改革也很自然地成为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一个关键词——用改革的办法来促使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服务,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

  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三大“超前”

  文章分析,为什么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理解是,当前中国金融业的问题可以用三大“超前”来总结。

  第一个“超前”发展是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的流动性不断攀升,按广义货币计算,现在已经约为实体经济的200%,不管是看绝对量还是看相对GDP的比重,都处于全球第一。这一情况蕴含着风险。实际上,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堰塞湖”。

  有人讲金融体系既要避免“黑天鹅”,又要提防“灰犀牛”,中国金融体系最大的“灰犀牛”,就是流动性严重超前于实体经济的需要。在发达经济体中,金融资产的存量,尤其是固定收益的金融资产存量并不低于中国,但是它们的结构与中国不同。中国经济中流动性金融资产,即银行存款加货币的存量,远远高于债券的存量(两倍以上),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却相反。这就为中国的金融稳定埋下了隐患。

  第二,部分金融服务超前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为大量的金融交易都是自我循环、自娱自乐的。例如银行之间的拆借十分活跃,银行间大量的理财产品,其背后的支撑其实是银行间的相互拆借。非银行机构与银行机构之间也有大量的、正常业务之外的混业拆借。保险业资金在前一段时间也是过多地流入了股市等领域。这种自我循环式的发展表现为金融行业所产生的附加值虚高,在2016年曾经高达GDP的9%左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发达经济体金融服务业的附加值水平。

  第三个“超前”发展,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超前于监管体系和法律体制的约束力。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金融市场交易复杂,跨时区跨地域,参与人群极其庞杂,易于引发社会群体情绪波动,因此,金融交易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管。仅仅强有力的监管并不够,还必须要有法制的力量介入,因为对于严重违规的惩戒,监管部门远不如司法部门有力度。监管部门的惩戒局限于罚款、限制或者禁止相关违规人员参与金融交易,却达不到限制相关人员人身自由、强力执行的力度。

  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延续了过去十几年来分业监管的格局,而司法部门对于金融行业的了解又非常不够,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远远跟不上金融部门交易的复杂性,因此金融司法基本上是个空缺。

  未来五年中国金融发展的大脉络

  文章指出,根据以上分析,落实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很有可能带来未来五年中国金融业发展六大走势。

  第一,货币存量增速有望逐步下行,而低于名义GDP增速。货币存量增速相对GDP增速的下降,是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本要求,也是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今年上半年以来,由于加强了银行间以及金融机构之间的拆借管理,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速度放缓,出现了多年以来久违的广义货币增速低于名义GDP的良好局面。这一格局在未来五年有可能继续发展,其结果是银行间拆借的活跃度会持续下降,资金紧密运行的态势将会持续存在。这对中国金融业发展并不是坏事,会促使各金融机构更加精准地调控自身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管理的水平,更会带来一大批中小银行的合并重组。

  第二,多元化的小型金融机构将会蓬勃发展。小微企业、创新企业只能由创新型的小型金融机构来对接。这些蓬勃发展的小型金融机构,完全有可能纳入政府“大监管”范畴之内。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就要求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所以,未来五年贷款保险、小型贷款、消费金融乃至于基于互联网交易大数据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将会蓬勃发展,相关的监管条例也会逐步跟进,这是加强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最具体和重要的措施。

  第三,金融服务对外开放的步伐将加快。这是指中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15年前加入WTO时所担心的外资银行和证券公司蚕食本土金融机构的局面不但没有发生,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本土金融服务业更获得长足发展,显现出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今,中国的金融业更有底气和理由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能够更好地学习国外风险控制的最佳实践,同时通过金融业对外开放,也可以化解国际上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开放逆转的质疑。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将会稳健性放缓。人民币国际化,本质上要求跨境资本流动逐步开放。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监管并不到位,流动性相对仍然非常充足,因此,靠简单的放开跨境资本流动的办法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从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来看,人民币国际化要让位于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要求,也要让位于控制整体金融风险的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一旦进程过快,将会引发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一些不切实的看法,将会直接把国外的金融波动引入中国金融市场,因此,我认为未来五年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更加强调稳健而非速度。

  第五,金融资产价格将会出现结构性调整。由于整体上未来五年要控制金融风险,低风险金融产品的价格将会上扬,而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的价格将会下降。例如国债的收益率将有可能下行,高风险债券的企业和地方债的收益率将会提高。又例如,大型蓝筹股以及业绩稳健的上市企业的股价可能稳步上升,而那些风险较高的中小型企业的股票可能面临价格适度下行的调整。本质上讲,中国经济强调整体金融稳定性,投资者对风险溢价会调整。因此,总体上讲,未来五年中国金融市场将会出现结构性调整,对低风险金融资产而言是牛市,对高风险金融资产而言是熊市。

  第六,人民币汇率将稳中略升。整体上讲,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增速将会放缓,而中国实体经济的增速可能加快。这就意味着出现实体经济加速而金融更加强调稳健的态势,并会带来人民币对于主要国际货币的汇率呈现稳定而略有上升的态势。

  总之,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蕴含着非常重要的信息,必须仔细研读相关表述,更要仔细观察后续的落实情况,从中我们能看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金融发展的大脉络。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