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共产党宣言》:一盏指引我们不懈奋斗的明灯
发布日期:2018-06-07 15:47:15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为人 编辑:藤井树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正式出版170周年。今天,在中央党校重温这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献,再一次感受到这本光辉著作跨越时空的强大真理力量、精神力量、实践力量。

  深刻认识《宣言》的主题和根本思想,深入悟初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正确理解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根本前提。这个前提就是要消灭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宣言》强调,要“消灭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要消灭的“私有制”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而不是要消灭一切“私有制”。正如《宣言》所指出的:“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清醒认识这一论述,对于我们从理论的高度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理解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讲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指由于消灭了阶级对立、消灭了剥削和资本对人的奴役后的自由;是由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使得人们不再是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从事强制性的固定性的分工才能获得基本生活的自由。这种自由真正使个人的存在摆脱了对人与物的依赖,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同时,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不是羁绊,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不影响其他人的自由发展。这启示我们,做民生工作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必须是和当时当地的发展现状相适应,并且政策制定考虑的基点应当是普适性,而不仅仅是为了极少数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每个人都要为自身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不懈奋斗。

  深刻认识“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论断,坚定守初心,始终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两个不可避免”是建立在唯物史观理论基石之上的科学飞跃。《宣言》在第一章开篇第一段就鲜明地提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进而指出“从封建社会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马克思、恩格斯既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又从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自然历史过程;从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来分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得出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

  “两个不可避免”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两个不可避免”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当时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运用唯物史观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它揭示的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发展规律,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在短时间内就会灭亡,也不意味着共产主义理想一下子、两下子就能实现。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也在不断对分配关系、劳资关系、社会福利、上层建筑等进行自我调节,尽可能缓和矛盾,说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也具有其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但是,这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没有根本改变资产阶级私有制这一根本性质,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也无法阻止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这一根本趋势。

  深刻认识《宣言》提出的一个重大原则,务实践初心,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宣言》第四章提出了一个重大原则:“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段富有哲理的论述,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与《宣言》的思想一脉相承,对于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地方党委的负责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需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需要准确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需要着重把已经看准的群众“心头事儿”办实办好,需要兼顾好不同群体的需求,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系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上海市长宁区委书记)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