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离日本战败投降还有大约一个月,身处沦陷区的上海民众仍然在伪政府统治之下,但胜利的曙光已隐约可见。
光复前夕的上海人,到底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呢?很简单,亡国奴的日子,他们不可避免地要遭受日寇的蹂躏、汉奸的欺压、流氓的敲诈以及伪政府的盘剥。除了这些,还有不少让人头疼的事。
首先是交通拥堵。从虹口去趟闸北,步行花一个小时,开车得花五个小时,每条马路上都挤满了人力车、脚踏车、三轮车、公交车和私人汽车,行人在车流里缓缓蠕动,汽车在人流里以更缓慢的速度蠕动,每一条主干道似乎都成了长期便秘的大肠。为何会如此拥堵?
第一路窄,第二人多(抗战期间上海仍有约五百万常住人口),第三,日本鬼子在街道两旁挖了不计其数的深沟,每隔四五丈就有一个,晚上开车不小心,一头扎进去就车毁人亡。鬼子挖沟干嘛,难道要修地铁吗?当然不是,只是为了准备巷战,对付随时可能攻进来的中国军队。那时候上海流行一句话:“马路如虎口,两旁不可走。”走两边容易掉沟里,走路中间又随时可能被车撞死,怎么走?没地儿走。
其次是看病太难。那时候华人开的医院设备简陋,日本人开的医院又不屑于给华人看病。例如山东路有家仁济医院,头头是日本人,医院里明明空着很多床位,也不让华人住院,真想住,拿钱来,先交“中储券”(伪政府发行的货币)30万元才能进门。上了手术台,一会儿一跳价,说好要你60万,刹那间就变成100万,开完刀再加到300万,不然不给你缝上。
如果你觉得以上种种乱象还不够离谱,那咱们再看看房地产市场。就在日寇快要投降的时候,上海的房价、房租竟然双双暴涨,也是一天一个价,中低收入家庭想找到合适的住处,难于登天。
眼看着决心收复失地的中国军队就要兵临上海城下,日伪如果负隅顽抗,激烈战事难以避免,房价怎么还会上涨呢?原因有二:
首先,人多房少,供需紧张。上海不比别处,当地人最是安土重迁,常说道“出门一里,不如家里”,能不走就不走。八年抗战期间,国内其他主要城市沦陷前夕,几乎都至少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外逃,唯独上海“土著”没怎么跑。
人没减少,房子倒减少了。抗战初期日寇轰炸闸北,损毁了一批房屋;后来国军反过来轰炸日寇占领下的虹口,又损毁了一批房屋;抗战后期美军也频频派飞机来轰炸上海,仅唐山路就倒塌上万间房子。
上海沦陷期间,日本侨民大量迁入,没地方住,伪政府为此大搞强拆,把中国居民撵走,给日本人腾地方盖房。到了1945年7月,美军连番轰炸日寇在上海的各个据点,狡猾的日寇分散盘踞居民区,又一次强迫中国人迁出,无偿“征用”他们的住房,所以那时候房荒非常严重。
其次,货币贬值,炒房加剧。光复前夕,日军和伪政府知道末日到了,赶紧杀鸡取蛋,拼命印钱。本来“中储券”最大面值是100元,很快千元纸币和万元大钞都大行其道了,物价比1937年抗战爆发前涨了好几万倍。上海市民想去银行把钞票换成金条,伪政府不许,为了让资产保值,大家只能想方设法购买实物储存起来。
为此,日寇推行了极为严厉的统制政策,粮食、棉花、布匹、钢铁、食油、五金、卷烟、火柴、肥皂、毛巾等差不多所有物资都被限购,只剩下房地产可以自由买卖。既然如此,有钱人唯有拼命买房,普通人买不起,就集资炒楼、炒“公债”、炒房产股票,搞得房价上涨几乎比货币贬值的速度都要快。
有人做过统计,光复前夕上海竟突然冒出来两万多家房地产公司,这些公司几乎没有建造过什么新房,它们把房地产当成筹码进行投机。只要是座房屋,不管有人住还是没人住,都会很快成交。市区内房地产价格越抬越高,且难以买到,好多房地产公司去郊区炒地。任何一块地,不管近郊、远郊,或是农田、低洼水塘地,一旦抛出市场,都会抢购一空。
那时候有一家华新地产公司,拿出全部资本的三分之一购置郊区空地。还有一家永业地产股份公司,用75%的资本买下江湾及沪西空地五六百亩。最典型的是国华地产公司,囤了一千亩地,只拿区区半亩出来开发,闲置比例之大,堪称历史之最。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