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错案铸产权保护“定盘星”
发布日期:2016-12-30 17:07:48 来源: 作者:张宝峰 编辑:胡擎银

  导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的平等保护各类产权、甄别纠正产权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等原则要求,被视作稳定民企信心的“定盘星”。意见出台对于矫正并稳定社会预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意见》中提出的“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应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有望成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突破口。纠正冤假错案,既要遵照法律标准,也要审慎把握司法政策。办案机关要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严禁有罪推定的原则,把本属于经济纠纷而被误认定为犯罪的案件纠正过来。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下称《意见》),是中国首次以中央名义出台产权保护领域的顶层设计,其中平等保护各类产权、甄别纠正产权案件、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等原则要求,被视作稳定民企信心的“定盘星”。北京多位经济学及法学专家表示,意见出台对于矫正并稳定社会预期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意见》中提出的“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应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有望成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突破口。

  2005年1月,格林柯尔系创始人顾雏军登上第二届“胡润资本控制50强”榜首,仅8个月后,顾锒铛入狱,2008年法院以虚假注册、挪用资金等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年。这位“资本狂人”瞬间翻覆的故事成为此后圈里人未曾间断的话题。顾雏军自2012年出狱后,便向最高法提出再审申诉,请求改判无罪。2014年最高法指示广东高院受理再审申诉,但此后再审一延再延。

  江平:“欲加之罪”重伤民企

  根据顾雏军代理律师陈有西的描述,2000年后,科龙电器遭遇连年巨亏,此时顾雏军大胆买下了这一烫手山芋。随后通过一系列整改,科龙电器起死回生,并很快实现盈利。随后,顾雏军连续收购几家上市公司,因而被称为“资本狂人”。

  当时有人怀疑顾雏军利用了不正当手段空手套白狼。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就公开质疑顾雏军涉嫌私吞国有资产。不过在陈有西看来,“对顾的指责都没有去研究财务报表”,言外之意都是“想当然”。此后不断有法律界人士站出来指责顾案存在的问题。著名法学家江平就公开表示,从历史角度来看,我们判定民营企业家的犯罪行为,往往失之过严,动不动就以注册资金不实、披露资讯不实,或者是挪用资金这样一些罪名给民营企业家判罪。顾雏军案就是“欲加之罪”的典型例子,这对于民营企业家是很大的伤害。

  热点争议案件成突破口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和壮大,中等收入群体日渐扩大,人们对产权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由于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一些引发广泛争议的司法案件不时见诸报端,有些甚至成为公众长期质疑诟病的对象。为此《意见》提出,坚持有错必纠,抓紧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剖析一批侵害产权的案例。对涉及重大财产处置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民营企业和投资人违法申诉案件依法甄别,确属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的错案冤案,要依法予以纠正并赔偿当事人的损失。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撰文指出,从当前产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纠正涉及产权保护的冤假错案是个突破口。此类案件的涉事企业不少是当地知名企业,通常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如果能抓住典型,查明事情,定能起到法律效果与产权保护舆论效果的有机统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过去对民营资本产权等领域的保护不到位,目前民营资本已成为改革调整的重点领域之一。2016年上半年,相关部门对保护民营企业产权,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已经进行了专门的讨论并发布了相关举措。此次意见即是对2016年上半年政策进行强化,以此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从根本上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

  涉案产权常变“真空”

  “2010年,某民营企业家被以行贿罪判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3000万元,但法院却据此查封了其1.3亿元财产,当地政府也接管了其拥有使用权的鞋城……”2016年11月23日,在一场有关财产保护制度的研讨会上,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白飞云讲述了自己代理的一个案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但同时,中国产权保护目前仍存在薄弱环节。利用公权力侵害私有产权、违法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动摇了企业对财产安全的预期。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王志祥即表示,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案财产的保护问题,法律并非没有做出规定,但司法实践当中操作起来比较差。另外,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很多情况下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从而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旦涉案,甚至全部财产都会遭受损失的悲剧。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田文昌亦撰文表示,如果真正要想给民营经济正名,真正想平等保护民营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公正司法,紧接着就是要清理过去的一些案件,要有甄别纠正的实际动作,才能使中央的《意见》真正得到落实。

  保护产权考验市场经济

  产权保护相关案件,往往牵涉范围广,涉及人员复杂。其中部分案件还与当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在此背景下,如何保证此类案件的公正审理,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撰文指出,对于那些明显不适宜在当地办理的案件,要及时指定异地管辖,由相对中立的办案机关办理案件,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王丽还建议,纠正冤假错案,既要遵照法律标准,也要审慎把握司法政策。对于法律规定不明,甚至理论上存在争议的案件,办案机关要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严禁有罪推定的原则,从经济发展大局出发,从有利于社会稳定出发,把本属于经济纠纷而被误认定为犯罪的案件纠正过来。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指出,纠正错案既是产权保护的突破口,也是一个难点。“纠正错案时必须讲法治精神,而不是根据行政指令运动式地一刀切,要严格分辨哪些判决是公正的、哪些是错误的。”刘英还进一步表示,纠正错案、保护产权是对中国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考验,需要广泛收集社会意见,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社会市场化、法治化理念的提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