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人家大城市如何经营地铁的
发布日期:2016-02-22 16:31:14 来源: 作者:Kelsey Campbell 编辑:胡擎银

  导语:公共交通问题棘手,让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特大城市都伤透脑筋。但“需求乃发明之母”,一些特大城市,要么正在尝试新的交通设计理念,要么早就采用了如今已被广泛借鉴的变革性技术。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做的吧。

  公共交通问题棘手,让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特大城市都伤透脑筋。但“需求乃发明之母”,对21世纪的城市中大量的居民出行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这些特大城市,要么正在尝试新的交通设计理念,要么早就采用了如今已被广泛借鉴的变革性技术。我们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做的吧。

  1、交通设计,突破成规

  任何类型的交通设计都涉及效益的博弈。尽管这样的博弈极为微妙,我们甚至无法察觉。比如,长期以来,左行右立被认为是缓解地铁扶梯拥堵的最优解。然而,一些城市正在推翻包括这种做法在内的成规。Archie Bland 在前不久发表在英国卫报上的一篇文章中写,伦敦地铁从香港和东京取经,正在试验一种这两个城市正积极推广的、应对地铁扶梯人流的新方法:扶梯两边都站人,以让更多人流快速通过。在这三座城市,实施这个大胆的新想法,可不是件容易事,毕竟人们长久养成的习惯难以更改。“也就是说,需要若干组工作人员站在扶梯底端拿着扩音器,极力用最欢快的语调呼吁乘客往两边站,”Bland这样写道,“工作人员还鼓励愿意配合的情侣们手挽手站在同一级扶梯上,这样想从中间通过的人们便无路可走。”

  工作人员的努力应该不会白费。在密度极大、地铁人流逼近容纳极限的城市里, 这个乍看之下不足为奇的行为改变,尽管对每个乘客来说只节约了几英寸空间,但一旦乘以百万计的乘客人数,缓解拥挤的效果便显得极为可观。

  2、更具人文关怀的乘客体验

  在高速发展的城市里,通勤者花在地铁上的时间常常漫长无比。有一些城市正在探索新的途径,力求让通勤者的上下班路途变得更有趣味,不再是除了打量地铁广告外无事可做。

  2015年,运营圣保罗城市地铁的公司,Via Quatro,与一个叫做L&PM Editores的出版社联手打造了一个项目:Ticket Books。每本平装书都嵌入一个RFID(射频识别)芯片,芯片上包含10张免费地铁车票——读者们只需把书在地铁入口的检票仪一刷,就可以轻松进站。据PSFK网站介绍,读者们还可以在线充值,以及根据目的地在线选择新的书籍。北京地铁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合作,也开展了类似项目,为“寸步难行”的乘客们提供免费电子书。乘客只要扫描车厢里贴着的二维码,就可以在线借出书籍。这些书籍每季围绕一个主题,而该主题由国家图书馆馆长选出。“我们每隔两到三个月就会推出新主题。一个乘客如果坚持参加地铁阅读活动,那一年能够至少读完12本书,” 地铁运营公司的杨凌这样告诉China.Org。

  尽管这两个项目都称不上能盈利,但它们可巧妙地帮助乘客们打发漫长的通勤时光,让他们不至于在途中瞌睡连连。当人文的力量渗透进公共交通系统,乘客们看待通勤旅途的方式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通勤路不一定非得是乏味沉重,它也可以有新意、有趣味。

  3、地铁设计的商机

  乍看之下,农业和地铁运营之间的相似之处,与削木块和录数据之间的相似之处一样少得可怜。但东京地铁运营公司站偏偏不这么认为:它在城市中的一条地铁轨道下,投资建造了一座水培农场。据去年发表在PRI的一篇报告,这座农场使得地铁运营公司的商业模式更加多元,也为乘客们提供了实惠:乘客们不仅可在邻近餐厅享用产自农场的绿色蔬菜,甚至也可在不远的将来,从自动售货机以及其他类似渠道买到由农场供应的蔬菜沙拉。尽管听起来荒唐,但这个主意其实合乎逻辑。当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为不断上升的地铁运营和扩建成本发愁时,提高已占土地的利用价值是明智之举。并且,在这个愈来愈多的人愈来愈关注食物来源地的时代,产地邻近、尤其是“就栽在你脚下”的食物注定畅销。

  我们再来看一看港铁(MTR)是如何用另一种方式诠释地铁即商机这一概念的。 这家公司在房地产业大力投资,并与零售店合作,力图把地铁站改造为娱乐商圈的中枢。《南亚之外:印度的战略发展以及南亚的重新整合》一书的作者,Neil Padukone,在美国大西洋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将此理解为“经济聚集效应”。

  MTR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理解城市人口密度的经济价值,即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聚集效应”。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它的商业依赖于借助地铁把消费者从城市这端载运到城市那端。于是,MTR和购物商城做了如下买卖:MTR为商城运送消费者; 作为载运客源的报酬,它收取商城利润的一部分,并与商城签订合约,共同享有其所有权;或者,它收取商城地产开发费的一部分。在很多情况下,MTR 是整座商城的真正拥有者。比如,MTR拥有青衣城商城,并掌握1999年开放的青衣城地铁站一带的地产开发。MTR 不仅从地铁旅途中盈利,更从地铁乘客的到达站点盈利。

  4、“修”无止境

  首尔地铁并不从一开始就设有防止乘客坠落的屏蔽门。但渐渐地,首尔(与香港和新加坡一样),都率先开展在已开设线路上翻修车门。翻新的效果显著。据报道,在2009-2011年间,地铁自杀率下降了62%。“人们很容易这么说,首尔地铁系统能有这样的改变,大半是因为其年轻,起点新,” 区域规划协会的Alex Marshall 在他撰写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但其实大多数设施都是后来添加到已有系统中的。翻新的费用从屏蔽门上所刊登广告的长期租金来支付。”

  5、找路更智能=通勤更高效

  看起来这一条显而易见,一些城市正在试验新的地铁指示牌设计。新的指示牌不只有简单的出口,线路和转乘信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仍然是首尔和香港,它们把一系列导向标识方面的设计付诸实际。这些设计对乘客极有帮助,并实际上提高了地铁系统的效率。以首尔的三维地铁站位置图为例。它们与香港自行设计的地铁站位置图相似,在各个换乘地铁口都能找到,以帮助人们在繁复至极的换乘站穿行,这样的站点往往是由众多月台和出口连起各个线路的。这些地图可谓信息设计的完美视觉体现。二维的识路设计也一样精彩,包含极为详细的换乘信息。

  如果你觉得这两个点子太小儿科,你并非是唯一一个这么想的。在2013年,一个真实身份不详,以“高效乘客”命名的组织,在纽约各地铁里摆上了诸如“候车指南”的标识。一个叫做“Exit Strategy” 的手机应用也承担了同样的功能。与此同时,还有一名建筑师参照首尔和香港的风格重新为纽约地铁做了设计。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好点子总会发光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