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继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机关党建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坚持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真正做到走在前和作表率。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化对机关党建工作所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的认识。新的历史时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机关党建工作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从机关自身的地位和作用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要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党的建设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机关和机关党组织首当其冲。从领导机关的职责来看,党政机关是领导经济社会建设的中枢,地位举足轻重。中枢建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地位,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从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的状况来看,机关党员集中、干部集中、权力集中,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素质和形象,事关公信力,事关影响力,事关凝聚力。加强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事关全局。
深化对机关党建地位作用的认识。机关党建作用独特、地位重要,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导向性和引领性。不能关门搞党建、就机关抓机关党建,必须在整个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大格局中,深刻思考和谋划机关党建工作。在应对当前各种矛盾和挑战中,机关党员干部要带头,机关党建要带头。一方面要积极拓展延伸,带动其他领域的党建;另一方面要积极应对和解决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机关党员干部是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在关键时候和重大挑战面前要敢于挺身而出、发挥作用,协助党和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党的执政基础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深化对机关党建自身特点、规律的认识。总结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机关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有以下几条规律值得重视,这也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着力点。一是思想政治建设,这始终是机关党建工作的灵魂。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始终是机关党建工作的立足点。三是抓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这始终是机关党建工作的重大任务。四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始终是机关党建工作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五是走在全党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这始终是机关党建工作肩负的重大职责。六是提高科学化水平,这始终是机关党建工作的进取方向。七是高度的历史自觉、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这始终是机关党建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
二、深化探索,不断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建立健全四个体系。一是制度体系。要不断地把工作创新、工作成果、工作实践,上升到制度层面,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用制度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如,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是党内重要法规,中直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和各省各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是第二层次,再往下就是机关党建的各种制度,这构成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二是领导体制和组织体系。当前,从机关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来看,“上下没关系,左右没联系”的问题比较突出,上下级机关工委之间没有建立指导关系,平级机关工委之间缺乏交流,不利于形成工作合力。从组织体系来看,很多部门往往是按照单位的行政级别考虑,而不是从党组织自身出发来确定党组织隶属关系,客观上导致了组织体系不顺,出现了总支、支部下面有党委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关党建工作的科学性。三是责任体系。“抓书记、书记抓”,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思路。要真正做到“抓书记”,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实行书记就抓机关党建工作专项述职制度,下级书记向上级书记述职,增强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意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四是考评体系。科学的考评体系,包括两个方面:评价标准是什么;由谁来评价。要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建立健全科学的基层党建工作考评体系。
形成工作规程。要研究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法,把基层探索实践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加以总结提炼,形成可供学习借鉴和普遍推广的一整套工作流程、方法和规范,提升党建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过去,“三会一课”是机关党支部的工作法,现在仅靠“三会一课”难以完全适应形势要求,必须结合当前机关党建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和创新,研究机关党支部、机关党委、机关工委开展工作的有效途径、载体和方法,并把创新的成果及时归纳形成为一种规程,作为一种“规定动作”加以普遍推广。
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就是建立“一抓到底”的机制。现在我们很多工作的思路很好,但往往不落实,一抓到底很难。基层党建工作一定要抓实,要虚功实做,不能每天变个花样,报纸上登一登,领导讲话中讲一讲,向上级汇报的材料中报一报,就算党建工作出成绩了。党建工作的成效要体现在具体的实效上,不是体现在文字材料上。基层党建不能只抓“点”不抓“面”,必须“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三、深化实践,积极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
统一思想,解决好机关干部“为什么要走出机关下基层”的问题。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群众,是机关党建工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在一些机关和部门,脱离群众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干部习惯于坐在机关大楼里看材料、听汇报,既缺乏对百姓设身处地的感受,又缺乏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经验,整天忙于开会、发文件,而不知道工作在基层落实的效果。长此以往,机关的决策和工作就会脱离基层实际、违背群众意愿,党员干部就会脱离群众。同时要看到,基层和广大群众求发展、奔富裕的愿望非常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普遍存在缺人才、缺思路、缺技术、缺项目等困难。机关资源集中、信息集中、人才集中,还掌握着制定政策、分配项目的权力。因此,机关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不仅能够给基层和群众带去更新的思想和知识,还能积极整合党政机关的政策、项目、资金等优势,调动个人、单位、社会等各方面资源,有效促进基层发展,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创新形式,解决好“怎样走出去”的问题。要教育引导,强化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的意识。机关党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教育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充分认识下基层的重要性。要创新载体,搭建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的平台。积极推动机关党员干部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基层中学会做群众工作,切实做到与群众常联系、增感情。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认真抓好领导干部下基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要完善制度,为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提供保证。各部门要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使下基层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同时,要加大考核激励工作力度,将党员干部在基层的工作表现与党员民主评议和干部年度考核相挂钩,与干部的提拔使用相联系,加大宣传先进典型的工作力度,营造机关干部深入基层的良好氛围。
注重实效,解决好“到基层干什么”的问题。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实际情况,认真听取群众意见,收集、反馈基层群众的真实思想和生活情况,为领导机关科学决策、推动工作提供鲜活的民情信息和第一手材料。要积极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的自身优势,多为基层群众解难题、谋利益,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形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拉近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距离。要帮助基层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其服务群众的能力,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经费、活动场所短缺等实际困难,并适当地将一些项目和政策向基层倾斜,为他们创造干事创业的平台,增强他们服务群众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要在实践中锻炼干部,积极创造条件,采取专题调研、工作实习、挂职锻炼、扶贫支教、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选派年轻党员干部尤其是缺乏基层经历的干部到基层学习锻炼,让他们经风雨、见世面,“接地气”、求真知,加深同群众的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意识,掌握群众工作方法。
四、深化拓展,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
要示范带动系统、行业党建工作。利用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加强工作指导。各级党政机关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切实担负起责任,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工作指导,提升系统行业党建工作水平。设计特色活动载体,推动工作落实。各级党政机关要主动作为,结合本系统、本行业的重点工作、重大任务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具有系统、行业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系统、行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工作落实。注意选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导。各级党政机关要有意识地在本系统、本行业选树一批党建工作先进典型,为其他党组织提供学习借鉴的标杆和样本,使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扎实推进系统、行业党建工作。
要示范带动机关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理顺体制。各级党政机关要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机关党委对所属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具体管理责任。对社会组织比较多的部门,可通过探索设立社会组织党委等工作模式,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拓展领域。对一些具有行业、系统性质的社会组织,加强党建工作不能只是抓好协会日常办事机构的几个、几十个党员,还应该进一步拓展,发挥党组织在行业、系统和会员单位中的引领作用,指导、协调整个行业党的建设。推广律师、注册会计师行业依托系统抓党建的经验,使“条”与“块”的资源和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推进行业党建工作。
要示范带动其他领域党建工作。结对共建、优势互补。按照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和区域化党建格局的要求,倡导机关党组织与所在地的农村、街道(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关党员干部要主动向居住地党组织报到,亮明身份,积极参加居住地党组织活动,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引领和带动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联学联创、相互提升。机关党组织要主动加强与其他单位和领域基层党组织的学习交流,通过支部与支部之间的联学联创等方式,相互交流经验、共同研究问题,不断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