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历次金融危机时间、原因及影响
发布日期:2015-07-09 13:50:30 来源:小报告微信公号 作者: 编辑:胡擎银

  从20世纪初始,爆发的一次危机到二战以前,分别在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年—1933年、1937年—1938年发生了危机,期间平均每7年左右爆发一次危机,这时金融危机的发生还是一种偶然现象,危机爆发的频率、影响范围和破坏程度比较有限。

  二战后,国际金融环境发生了变化,传统工商业危机的发生频率大大减缓;尤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金融危机爆发日益频繁,分别在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1998年—1999年、1999年—2000年、2000年—2002年、2003年、2007年—2008年、2009年都发生了金融危机,平均每2年左右爆发一次金融危机。从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几乎每年都有国家和地区陷入金融危机,表明当代金融危机爆发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蔓延和传染速度越来越快。

  3.2 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趋势增强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崛起、金融自由化浪潮高涨,这些国家的体制结构调整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导致金融危机在这些国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大。尤其继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后,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体制和结构矛盾越来越严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1975年—199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统计表明,新兴市场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数量是发达经济体的2倍。

  上世纪80年代后,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开展了以金融深化为标志的金融体制改革,开放自身金融市场,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但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宏观基本面还很薄弱,金融监管约束机制也不完善,在吸引大量国际资金的同时,不能很好地将这些投机资金引导到本国经济需要的地方。出现国内经济高涨、资金投机性增强以及市场情绪盲目乐观的现象,推动了新兴市场国家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不断攀升。当其经济发展受到外部冲击,出现逆转迹象时,投机资金迅速逃离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对这些国家的银行进行挤兑,为维持问题银行的持续经营,间接增大了对外汇的需求,导致金融危机爆发。

  3.3 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信用危机的共生性增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975年—1997年发生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进行了划分统计,表明全球金融危机中共发生了158次货币危机,54次银行危机。上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经济体对金融市场严格管制,所以,那时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几乎没有关联。而随着8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兴起,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的爆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进入90年代,金融危机表现出货币危机为先导,然后扩散到银行体系,使得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增大了货币危机向银行危机演变的可能性。进入本世纪,以债务危机为代表的信用危机已成为金融危机的先导,并最终发展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都是由于信用泛滥,而造成的金融危机。

  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的房地产高涨阶段,很多不具备申购资质的人由于监管放松,在无需出具借贷者收入或资产证明的情况下,也获得购买资格。当2006年联储加息、房价下跌时,申购者无力偿还本息,引起住房抵押的次级贷款违约,发生信用危机。在欧债危机爆发前,因为欧元坚挺,利率宽松,降低了借债成本。许多欧洲国家大量举借外债,当外借债务不能被及时偿还时,引发了债务危机。但由于银行购买了大量次级债券和国家主权债券,信用危机的负面溢出效应冲击着银行,使得原先的债务危机转化为了银行危机。

  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兴起,使得货币危机、银行危机、信用债务危机共生性增强,这一特性正不断地表现在当今所爆发的金融危机中。

  3.4 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增强

  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是指金融危机借助于不同的传染渠道,将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向另一个国家传染,直接导致被传染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增大,引起被传染国金融动荡,造成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促使金融泡沫膨胀并发生泡沫破灭,产生金融危机的后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借助于通信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地域性和时区性限制,为金融危机在国际间传染提供了条件。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金融危机虽有传染迹象,但金融危机在全球间蔓延的速度和传染程度要远低于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都显示出了很强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